在污水处理过程中,投加COD(化学需氧量)降解微生物菌种通常是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进行的:
1. 系统启动或恢复阶段
新建污水处理系统:初始阶段缺乏足够数量和种类的功能微生物,需要人工投加高效COD降解菌种以快速建立生物处理能力。
系统崩溃后恢复:如因毒性冲击、pH剧烈波动、温度骤变等导致原有微生物大量死亡,需重新引入菌种加速恢复。
2. 进水水质突变或负荷过高
高浓度有机废水冲击:当进水中COD突然升高(如食品加工、酿酒、制药等行业废水),原有微生物无法及时适应或降解,需补充高效菌种提高处理效率。
难降解有机物增多:如含芳香族化合物、长链脂肪酸、染料等复杂有机物,普通活性污泥难以有效分解,可投加具有特定代谢能力的专性菌种。
3. 系统运行效率下降
出水COD超标:常规运行下出水不达标,且排除设备、工艺参数等问题后,可能因微生物活性不足或种群失衡,需补充优势菌种。
污泥老化或活性低:污泥沉降性能差、SVI异常、镜检发现原生动物减少等,表明微生物群落功能减弱,可投加复合菌剂改善。
4. 低温或极端环境运行
冬季低温影响:低温会显著降低微生物代谢速率,导致COD去除率下降,此时投加耐低温高效菌种可维持处理效果。
高盐、高毒等特殊工况:某些工业废水含有抑制性物质,需投加耐受性强的特种COD降解菌。
5. 强化特定处理单元
预处理或深度处理需求:如在厌氧池、好氧池或MBR膜系统中定向强化COD去除能力,可针对性投加相应功能菌(如兼性厌氧COD降解菌、好氧高效菌等)。
注意事项:
投加前应进行小试或中试,评估菌种与现有系统的兼容性。
配合优化运行参数(如DO、pH、营养比例C:N:P等)以发挥菌种最大效能。
并非所有情况都需投加——若系统稳定、出水达标,盲目投加反而可能破坏原有微生物生态平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