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
高新技术企业
CMA资质认证
技术咨询

18218815580

当前位置:主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 >

COD超标应急处理有哪些常见误区

文章出处:本站 人气:
 在应对废水COD(化学需氧量)超标进行应急处理时,如果方法不当,不仅无法有效解决问题,甚至可能加剧情况或造成新的问题。以下是COD超标应急处理中常见的几个误区:
 
 盲目投加化学药剂

 误区表现:发现COD超标后,不分析水质和污染物特性,直接大量投加“COD去除剂”或氧化剂(如次氯酸钠、双氧水等)。

 危害:可能导致药剂浪费、成本增加,产生大量化学污泥(增加处置负担),甚至引入新的污染物(如氯离子、金属离子),造成二次污染。过量氧化还可能破坏后续生化系统的微生物。

 忽视对超标原因的排查

 误区表现:只关注“降下来”而忽略“为什么”。不进行源头追踪和原因分析,仅进行表面处理。

 危害:问题根源未解决,COD超标会反复出现,导致应急处理变成常态,治标不治本。例如,可能是生产环节跑冒滴漏、高浓度废液偷排或进水pH异常抑制了微生物活性。

 过度依赖生物处理调整,反应迟缓

 误区表现:在COD已严重超标、系统面临冲击时,仍只希望通过调整曝气、回流比或投加菌种等生物手段来解决。

 危害:生物处理系统的响应速度相对较慢,微生物需要时间适应和增殖。在紧急情况下,仅靠生物法可能无法及时将出水COD降至达标水平,导致超标排放。

 忽略预处理环节的强化

 误区表现:应急时只关注核心处理单元(如生化池),而忽视了格栅、调节池、沉淀池等预处理设施的优化。

 危害:高浓度或含有大量悬浮物、油脂的废水直接进入生化系统,会大大增加其负荷,导致系统崩溃。应急时应强化格栅拦截、调节池均质均量,必要时在预处理段投加混凝剂进行化学沉淀,减轻后续压力。

 不进行实时监测与数据反馈

 误区表现:采取应急措施后,不进行频繁的水质检测,仅凭经验判断效果。

 危害:无法准确评估应急措施的有效性,可能导致措施不足(持续超标)或过度(浪费资源、产生副作用)。实时监测是调整应急策略的科学依据。

 应急措施与长期运行脱节

 误区表现:应急处理结束后,不总结经验教训,也不对工艺或管理进行改进。

 危害:同样的问题可能再次发生。应急处理应作为改进系统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的契机,而非一次性“救火”。
 
 正确的应急处理应遵循“快速响应、查明原因、综合施策、实时监控、总结改进”的原则。避免上述误区,采取科学、合理、有针对性的组合措施(如物理拦截+化学预处理+生物强化),才能高效、安全地解决COD超标问题,并保障污水处理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。

 更多污水超标应急处理问题

 
 广东某农药 废水COD达标调试案例
联系长隆
深圳市长隆科技有限公司

联系电话:0755-84297315

联系手机:18218815580

公司传真:0755-89641863

电子邮箱:xzpabb@163.com

公司地址: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教育北路82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