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D(化学需氧量)化学处理剂主要用于去除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,从而降低水样的COD值。其作用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:
1. 氧化分解
这是最核心的机理。处理剂中的强氧化剂能直接将水中的有机物氧化为二氧化碳、水或小分子有机酸,从而降低COD。
常用氧化剂:臭氧(O₃)、过氧化氢(H₂O₂)、高锰酸钾(KMnO₄)、次氯酸钠(NaClO)、芬顿试剂(H₂O₂ + Fe²⁺)等。
作用过程:氧化剂破坏有机物的碳链结构,尤其是对难降解的芳香族、杂环类化合物有效。
优点:反应迅速,可处理难降解有机物。
缺点:成本较高,可能产生副产物(如氯代有机物)。
2. 混凝与絮凝
通过添加混凝剂使水中的胶体和溶解性有机物脱稳、聚集,形成絮体后沉淀或气浮去除。
常用药剂:聚合氯化铝(PAC)、硫酸铝、聚丙烯酰胺(PAM)、聚合硫酸铁(PFS)等。
作用机理:
电中和:中和胶体颗粒表面负电荷,使其脱稳。
吸附架桥:高分子絮凝剂通过长链结构连接多个微粒形成大絮体。
网捕卷扫:金属氢氧化物沉淀在沉降过程中捕获悬浮物和部分溶解性有机物。
适用对象:胶体态和部分溶解性有机物。
3. 电化学氧化/还原
在电场作用下,通过阳极氧化或阴极还原降解有机物。
机理:在电极表面产生活性氧物种(如·OH),攻击有机物分子。
特点:无需添加化学药剂,但能耗较高。
4. 吸附作用
利用多孔材料的表面吸附能力去除有机物。
常用吸附剂:活性炭、沸石、树脂等。
机理: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,将有机物富集在吸附剂表面。
局限性:吸附剂需再生或更换,适用于低浓度有机物。
5. 协同作用(复合型处理剂)
现代COD处理剂常为复合配方,结合氧化、混凝、催化等多种功能。
例如:Fenton类复合剂,通过Fe²⁺催化H₂O₂产生羟基自由基(·OH),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。
优势:提高处理效率,降低药剂用量。
在污水处理中COD去除剂是否可以使用?如何正确看待?
✅ 可以作为应急手段:在突发性COD超标、面临环保处罚或系统崩溃时,适量使用此类药剂可作为临时应急措施,争取排查和修复时间。
化学COD处理药剂具有反应速度快、处理效率高的优点,能快速降低废水中有机物浓度,尤其适用于突发性COD超标应急处理。其操作简便,无需改造现有设施,可灵活投加,短时间内见效,有助于稳定出水水质,避免环保处罚,是工业废水预处理或应急调控的有效辅助手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