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废水特点选择最优的COD处理方案,关键在于对废水进行全面的“诊断”,然后“对症下药”。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,最优方案通常是多种技术的组合。以下是系统性的选择步骤和考虑因素:
第一步:分析废水核心特性
这是决策的基础,需要了解以下关键指标:
COD浓度:
高浓度(>2000 mg/L):如食品加工、酿酒、制药废水。优先考虑厌氧生物法(如UASB、IC),因为它能耗低且能产生沼气能源。之后通常需要好氧法进行深度处理。
中等浓度(500-2000 mg/L):如生活污水、部分工业废水。好氧生物法(如活性污泥法、生物接触氧化)是经济高效的选择。
低浓度(<500 mg/L):如轻度污染的工业排水。可直接采用好氧生物法或混凝沉淀等物化法。
可生化性(BOD₅/COD比值):
BOD₅/COD > 0.3:表明有机物易被微生物降解,生物法是首选,成本效益最高。
BOD₅/COD < 0.3:表明有机物难生物降解(如含酚、氰、多环芳烃等),直接生物处理效果差。需先采用物化法(如Fenton氧化、臭氧氧化、电化学)进行预处理,提高可生化性,再进入生物系统。
污染物类型与成分:
含大量悬浮物/胶体:先用混凝沉淀或气浮去除,避免堵塞后续设备或影响生物处理。
含油脂:采用隔油池或气浮去除。
含无机盐或重金属:需考虑其对微生物的毒性,可能需要化学沉淀或离子交换等特殊处理。
含毒性物质:需评估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,可能需要稀释或高级氧化预处理。
水量与水质波动:
水量大且稳定:适合建设连续运行的生物处理系统。
水量小或波动大:可考虑一体化设备或间歇式反应器(SBR),操作灵活。
第二步:明确处理目标与限制条件
排放标准:是排入市政管网、地表水体还是回用?标准越严格,所需工艺越复杂。
用地面积:土地紧张时,可选择高效紧凑的工艺,如MBR(膜生物反应器)、IC厌氧反应器。
投资预算:初期建设成本和长期运行成本都需要考虑。生物法运行成本低但占地大;高级氧化法效率高但电费或药剂费昂贵。
操作管理水平:复杂的工艺(如高级氧化)需要专业人员操作,而常规生物法相对简单。
第三步:确定最优处理流程(组合工艺)
基于以上分析,设计“预处理 + 主体处理 + 深度处理”的组合流程:
预处理:去除对后续工艺有害或易去除的污染物。
物理法:格栅、沉砂池、沉淀、气浮。
物化法:混凝沉淀(针对悬浮物、胶体、部分COD)。
高级氧化:针对难降解有机物,提高B/C比。
主体处理:去除大部分COD。
可生化性好:生物法(厌氧+好氧组合最常见)。
可生化性差:在预处理后,仍以生物法为主,或采用高级氧化作为主体(成本较高)。
深度处理:确保出水达标。
过滤(砂滤、活性炭吸附):去除残留悬浮物和微量有机物。

消毒:如需回用或排入敏感水体。
实例说明
案例1:啤酒厂废水
特点:COD高(3000-5000 mg/L),B/C > 0.5,可生化性极好。
最优方案:格栅 → 调节池 → UASB厌氧反应器 → 好氧曝气池 → 二沉池。厌氧段回收沼气,大幅降低运行成本。
案例2:印染废水
特点:COD中等,含大量染料(难降解),B/C < 0.2,色度高。
最优方案:格栅 → 调节池 → 混凝沉淀(去除悬浮物和部分色度)→ Fenton氧化(提高可生化性)→ 生物接触氧化 → 活性炭吸附(深度脱色除COD)。
案例3:生活污水
特点:COD中等,B/C ≈ 0.4-0.5,可生化性好。
最优方案:格栅 → 沉砂池 → 初沉池 → A²/O活性污泥法 → 二沉池。技术成熟,运行成本低。
结论:选择最优COD处理方案,必须“量体裁衣”。核心是先分析水质,判断可生化性。对于可生化废水,生物法是经济之选;对于难降解废水,需先用物化或高级氧化预处理。通过组合工艺优化流程,才能在达标排放、投资成本和运行费用之间取得最佳平衡。建议在决策前进行小试或中试,以验证方案的可行性。
更多COD废水超标治理案例